足球理论解析&足球技术教学(连载)
138 2025-08-29
一场上海的社区联赛,办不下去,2024年,就因为钱的问题停了。一个赛事,有生存压力,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真让人头疼!
另一边,职业赛事搞得不错。中超公司,它的股权变了,2024年给了职业联盟。足协就不怎么管具体运营了。这思路变了?
变化的结果。。。转播权给了短视频平台,看球的人多了!涨了六成!欠薪的事,足协下手也快,市场好像活了一点。
看看人家日本,老说他们市场化。其实是政府—也就是文部科学省—和足协一块干。他们有个“百年构想”,听着就长远。
钱的事,日本J联赛有办法。搞个“利润共享基金”,联赛自己赚的钱,拿出来一部分。反过来投给基层。2023年,20亿日元!都给了青少年训练。
效果。。。日本U15国家队在世界上排第12。厉害!中国可以学学?也弄个“中超发展基金”。职业队赚的钱,分点给下面。
给业余联赛,给青少年训练,让钱转起来。别总在上面飘着。
说到青少年,有个数据让人睡不着觉。
青少年注册球员。。。只有0。03%
这个比例太低了。日本是多少?0。3%!差着十倍呢。基层赛事的覆盖,连四成都没有。根基不牢啊。。。
国家体育总局在2023年也出了个文件—《青少年足球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府牵头,社会和企业也进来。场地要建起来,企业得出钱。
这就是顶层设计吧?希望下面能接到球。目标就是对着那些零散、没人管的状态去的。财政给点补贴,企业拉进来一起干。
国家那套集中办事的法子,也用到了足球上。科技、基建项目都看到了成果。现在轮到足球,政策下来了,足协也动作了。
赛事、资源,都想收到一起管,整个体系都要重新弄。文件一份份发下来,气氛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可是,行政和市场,这两头怎么平衡?是个老难题。
2015年那事,还记得吗?足协非要管俱乐部买谁,结果人家俱乐部直接不玩了,退赛!这情况,大家都清楚。
业余比赛也不好过。2023年某省业余联赛,踢到决赛,竟然搞出个“默契球”!场上的人为了保级,互相控着比分踢。
看球的都蒙了!网上一下子全是帖子—假球、赌球、广告太多、球场烂、连人都没保障。。。这种事,在民间邀请赛、校园比赛里,早就有了。
所以足协2023年发了个《社会足球赛事活动赛风赛纪管理办法》。里面点名批评了这些乱象—假球!打架!赌球!这些东西挡了路。
新规矩管用吗?
2024年3月,有个民间协会,办跨市的联赛,没去备案。结果就被罚了!球队停赛半年。看来,备案这事不是说着玩的。
备案制不是摆设。
这套管理办法,说要分级管,谁违规就找谁,还搞信用黑名单。你想办比赛?行,先来备案。
但备案的门槛,不能太高。要是手续太复杂,又要指定裁判,又要这要那,民间比赛谁还办得起?钱都花在流程上了。
日本那套体系,有三层—校园、青训、职业。比赛标准都是统一的。企业给钱,还给技术。比赛在全国都能踢。
这套玩法,算是软性的收编。他们拿U20世界杯冠军的那批人,21个球员,全是从这个体系里出来的!
中国足球的问题,利益怎么分,也是个大事。职业联盟改革了,钱怎么分?得想清楚。
把赛事都收拢过来,把体系的架子搭起来,这才刚开始。离终点还远着呢!
足球要管好,得靠制度。赛风赛纪要抓,职业化要改。别人的经验要看,自己的路也要走。
重点是,不能光是管,还要给力。要规范,也要赋能!监管要有边界,什么事必须管,要清楚—比如安全,必须强制备案。
足协把技术平台、赛事品牌这些服务性的事干好了。这种“收编”,才能真的变成中国足球往上走的那把钥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