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场足球比赛讲解
153 2025-10-01
以前足球比赛,发球门球多是后卫上去开大脚,守门员看,现在为什么守门员自己发的多了?
主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技战术打法或者足球比赛判罚规则,都不一样。
所以,不同时代对场上球员的任务要求和踢球习惯,也有区别。
就比如题主所言,“以前足球比赛,发球门球多是后卫上去开大脚,守门员看,现在为什么守门员自己发的多了”这现象。
上世纪的足球,是什么打法?
位置分工很明确,前锋专门负责射门,中场负责策应,后卫负责防守,门将负责守门。
大家就是一招一式,按部就班踢球。
因此,那个时代的球员,感觉“个人特色”很鲜明,因为有些球员是长处和短板兼具。
现在的球队,更讲究整体打法,所以,球员的“个人特色”没有那么鲜明了。
他们更全能,要在场上承担更多的技战术任务。比如说边锋除了传中,还得内切射门。中锋除了抢点,还要拉边回撤。中场除了组织,还要跑动和参加拼抢。后卫除了防守,还得具备出球能力。
同样的道理,上世纪的门将,就如同“传中型边前卫”,“组织型古典前腰”,“抢点型中锋”或者“清道夫”那样,主要做好自己的主要职责就行。
与“样样懂又样样不精”相比,当时的足坛,更喜欢“偏科型”球员。
只要你的“一招鲜”能做到足够好就够了,这点跟现代足坛相反。
因此,在以前位置分工明确的时代,门将的任务,就是门前扑救。虽然也有伊基塔,奇拉维特或者坎波斯等喜欢进攻的“另类门将”,但在那个年代,并非主流。
而且当时阵型整体没有现在这么靠前,后防线最后还有个“清道夫”后卫,他们距离球门不远,门将基本上没有那么多需要用脚处理球的机会。
这就导致了,当时很多门将,更专注于训练“门线技术”本身,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训练脚下技术。
开门球的任务,有时候就交给后卫去处理,因为后卫经常训练长传和大脚。
而且以前的规则也对门将有利,当时的门将,甚至可以用手去接队友的回传球,那就更不需要训练脚下技术了。
随着现代足坛对于球员位置分工的“模糊化”,像“古典前腰”或者“清道夫”等太具备“个人特色”的踢法,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
现代足球比赛节奏越来越快,各队对于空间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阵型也相对压得更靠前了。
在没有设置“清道夫”的情况下,门将本身就要兼任“清道夫”或者“第五名后卫”的功能。
这种踢法,也更重视门将的脚下技术,比如说当年的卡西利亚斯或者巴尔德斯,包括现在的诺伊尔,其实就是“门将兼后卫”的踢法。
他们不是站在球门线或小禁区等着扑救,而是经常出击,直接参与到球队的攻防体系当中。
当球队处于防守状态时,门将要兼任后卫,当球队处于进攻状态时,他们承担出球者的角色,由“门将”变成“门卫”甚至变成“门锋”,脚下技术当然没的说,根本不再需要后卫们回来帮他们开门球了。
你见过的最强门将是谁?欢迎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