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着海风打篮球 这是舟山独有的浪漫

北单实体店微信:LYZZ336688 2025-09-16 10:15

从滩涂、甲板、码头到现代球馆,篮球场是每座岛屿的标配 吹着海风打篮球

这是舟山独有的浪漫 本报记者 张峰

普陀莲花洋公园球场 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也太可爱了!”当舟山球员背着超大版“海鲜很满”礼包出现在浙BA城市争霸赛比赛的现场,社交媒体上掀起一阵惊呼。然而,这只是舟山“浪漫岛主”气质的一个缩影。

从舟山锣鼓、渔嫂舞龙,到“东海龙王”携“虾兵蟹将”现场互动,这座“海滨篮球之城”将渔乡的文化血脉与篮球的热情完美相融。

蓝色是舟山的底色,大海是它的魂魄。在这片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由2085个岛屿组成的“千岛之城”,篮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象征——“硬”又“浪漫”,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写照”。

篮球场是每座岛屿的标配

“硬”是舟山深入骨髓的地域精神

“我们的球队在赛场上还是很‘硬’的!”篮球爱好者、舟山人刘哲浩这样评价。这句话中的“硬”,远不止于“坚硬、结实”这样的字面含义。在舟山方言中,“硬”更代表一种深入骨髓的地域精神。

历史上,舟山历经海禁与战火,渔民世代与喜怒无常的大海为伴。这样的生存背景塑造了舟山人不畏艰难、坚韧不屈的品格。正如渔船必须“硬”才能破浪前行,舟山人的精神世界也始终以“硬”为支撑。

明清海禁、近代战乱,都未曾打断这片土地的文明延续。“硬”,是舟山“小而韧”的体现,舟山的篮球,也恰如其分地承袭了这一特质。

浙江海洋大学篮球教练丁文杰,两年前因伤暂别赛场,却在浙BA开赛时毫不犹豫重返战场。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训练也从未松懈。“想为舟山篮球出一份力”,这是他最朴素的愿望。赛场上,舟山球队从不强调个人英雄,坚信“一人划船难上岸,众人划船开大船”。

海岛的直爽性格,也是一种“硬”。“带鱼吃肚皮,说话讲道理”,舟山人打球干脆利落、重规则、讲道理,兼具北方的豪爽。丁文杰来自东北,2019年因篮球扎根舟山。他说:“最初担心不适应,结果发现这里的人特别直爽重义气,打球干净利落,虽然对抗性稍弱,但很有风度。”

舟山篮球文化_蓝球_海岛篮球特色

舟山篮球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人口基数小、岛屿分散、人才选拔半径有限,这些都是现实的桎梏。”舟山市篮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练海军坦言。但“硬”舟山从不屈服,反而主动破局:近年来,舟山积极引进中外职业男篮挑战赛、CUBAL、亚洲大学生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等高规格赛事;大力培育本土明星,如前国青队员邓力、CBA榜眼秀王凡懿;甚至成功引进奥运三人篮球选手陆文博等外地精英。此外,还邀请CBA球星孙铭徽举办公益篮球课,为青少年提供特训。

“尤其是普陀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今年的全省总工会篮球比赛中,普陀代表队获得了第四名,浙江省美丽乡村杯中舟山队也曾获得过亚军。”练海军表示。舟山市青少年体校篮球教练徐启涵进一步介绍,“今年,我们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及三人篮球锦标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年来,舟山市通过定期组织全市小学生篮球集训、强化各县区中小学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不断健全青少年篮球挖掘与培养体系,成效日益显现。“硬”让舟山篮球在小体量中迸发出大能量。

浪漫源于草根

独属海滨篮球的优势

如果说“硬”是舟山的骨,那么“浪漫”则是其魂。舟山人的篮球,是草根的,也是浪漫的。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蚂蚁岛的渔民就利用渔船拢洋的间隙,踩着凉鞋在滩涂边的球场上奔跑。场边围满了观赛的群众,连扛着渔网的过路渔民也忍不住驻足。

“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年代,篮球场几乎是舟山每座岛屿的‘标配’。滩涂、甲板、码头空地……都是球场,劳作之后约一场球,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练海军说。篮球,是舟山人劳作的调剂、情感的寄托,更是海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浪漫符号。

这份对篮球的热爱,早已融入舟山人的血液。“我们舟山人从小学就开始打球,学校也特别重视。”曾就读于舟山中学的魏增武,把篮球称为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白月光”。“我们现在从娃娃抓起,特别注重幼儿篮球的普及。”练海军补充道。

如今的舟山篮球,仍然延续着这份草根浪漫。在浙BA预选赛中,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支县区代表队分别以“东海F4”——敖光、龙女、敖钦、敖润命名。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队名,将海洋传说与文化IP融入体育竞赛,赋予赛事更深的文化叙事魅力,也尽显海岛人民的浪漫情怀。

球员来自造船、渔业、教育等各行各业,观众席上坐的是邻里乡亲。每一次得分,都激起乡音缭绕的呐喊。这种由篮球凝聚的乡土认同与社区情感,构成了舟山篮球温暖又浪漫的底色。丁文杰笑称:“现在在小区里走路都有人对我说加油,感觉自己成了明星。”

更令人称道的是球场与海洋的浪漫交织。舟山篮球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滩涂空地到现代场馆的变迁史。1998年,浙江海洋学院西校区(现浙江海洋大学)建起2700平方米的篮球场,成为高校篮球人才的摇篮。近年来,舟山大力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成便民篮球场38处,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舟山全民健身中心嵊泗分中心、普陀1.2万座文体赛事中心等现代化场馆也在加快建设中。“连我们小镇公园都有了篮球场,晚上人也不少呢!”作为土生土长的舟山人,二十多岁的魏增武亲眼见证了舟山篮球场馆的增加和篮球运动的发展。

但舟山的球场远不止于“量”的增长,更在于“质”的独特。许多球场依海而建,实现了“吹海风、打篮球”的浪漫想象。

东港莲花洋球场,可迎着海风与落日投出三分;鲁家峙红石体育公园球场,以现代流线廊桥将运动空间嵌入海港景观;嵊泗望海球场仿佛悬浮渔港之上,橙蓝场地与碧海蓝天相融……这些球场无不体现舟山篮球的独特气质,激烈对抗与放松身心在此真正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在舟山打球是独一无二的享受。”丁文杰一再强调,“我甚至会特地带朋友来打卡,大家都说浪漫!”

“这些海边球场晚上十点多还爆满,是我们发展篮球的一大优势。”练海军语气中满是自豪,“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放大这个优势!”

如舟山人的渔民精神一样,这里的篮球活力坚韧、扎实而充满生命力。它既扎根于“硬”的精神——坚韧、务实、勇于突破;又绽放出“浪漫”的文化花朵——诗意、开阔、充满想象。

下一篇: 大变局中的职业联赛:职业足球,最稳定的“城市地标”
上一篇: 中国足球迎来新节点、赛事体系迎来“大变局” ,职业联赛该何去何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