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单场足球比赛讲解
153 2025-10-01
本报讯(记者马婧)服务消费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记者昨天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北京服务消费市场表现较为活跃,1至8月,全市服务性消费额同比增长4.4%,文化娱乐、信息和交通相关领域服务带动作用明显。北京还将持续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推动消费市场向好向新发展。
“今年暑假和同学专程来北京看演唱会,顺便逛了‘看·见殷商’展,太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了!”在天津读大学的高倩说,在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她计划再来北京逛展。
电影、展览、演出……今年以来,北京各类文化娱乐服务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今年1至8月,电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文化、娱乐、体育、商业等多业态融合,不断激发商圈整体消费活力。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朝阳区10余个重点商圈吸引客流超500万人次、销售额超4.8亿元,周环比增长均超10%。截至8月中旬,鸟巢已举办44场大型演唱会,总观演人数接近240万人次,随之带动场馆周边消费增长。近期,随着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开赛,大型赛事对消费的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通过互联网平台点餐、打车、休闲娱乐已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各大平台也不断优化体验,便利市民消费。今年1至8月,全市互联网平台对个人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近一成。根据美团测算,预计到2030年,服务零售行业线上化率将增长至25%,诞生300个千店品牌。
随着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入境游接待服务更加便利、旅游产品供给持续丰富,北京的国际化消费氛围愈加活跃。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1至7月,北京入境游客达44.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41.5亿元,增长均超三成。
居民旅游出行需求也持续增长,1至7月,全市铁路、公路、航空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2%、3.0%和2.7%。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更追求沉浸式、个性化、悦己型的消费体验,北京消费市场向服务性消费转型升级的特征更加明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需要继续丰富首都各类优质服务供给,增强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持续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推动消费市场向好向新发展。
“无国界”支付入选全国营商十佳案例
本报讯(记者曹政)本市方便境外来华人员“无国界”支付的举措,近日成功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这是北京的营商改革案例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十佳。
去年3月,为了破解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痛点、难点,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推出了10余项举措,为境外来华人员打造“无国界”支付环境。近两年,本市建设了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实现机场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ATM机小面额零钞支取全覆盖。截至今年7月底,两大机场的支付服务中心已为3.7万名境外来宾提供服务,支付服务示范区累计办理外卡刷卡业务151.7万笔、金额5.39亿元人民币,办理外币兑换19万笔、金额2.38亿元人民币,办理外卡取现业务8.7万笔、金额1.44亿元人民币。
方便外籍来京人士的“BEIJING PASS”国际卡已累计发售5.2万张,支持交通、文旅、商业等多领域支付。本市还持续优化“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产品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创新开展“外卡线上收单”业务。
持卡人持银行卡轻轻一拍,就能畅通进出地铁站,享受全路网、全时段、全闸机顺畅出行——去年9月,本市在全国率先落地轨道交通外卡“拍卡过闸”。今年,“拍卡过闸”扩容,在维萨和万事达两大卡组织成功上线的基础上,又开通了美国运通、日本JCB卡。这也让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城市轨道交通支持包括中国银联在内五大卡组织“拍卡过闸”的城市。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五大卡组织“拍卡过闸”累计交易143.95万笔,日均进站量2687人次,单日最高近4700人次,实现服务“零投诉”。
今年1月,本市又首发推出两款集支付、通信、交通以及翻译、地图等拓展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创新产品——“畅游通”和“幂方卡”,目前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游客体验和使用。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1.8万家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1.14万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5种境外主流或常用电子钱包APP可在京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