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伸手”,民间足球的硕果堪忧?

北单实体店微信:LYZZ336688 2025-08-28 10:55

近期,一股来自民间的足球热潮正悄然席卷全国。从苏超联赛的火爆出圈,到各地自发组织的区县、城市级民间足球赛事纷纷兴起,草根足球仿佛一夜之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赛场边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不仅凝聚了社区氛围,更拉动了地方消费,成为文旅复苏中一抹亮眼的风景。

然而,在这股来自底层的足球热情持续升温之际,中国足协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热土。究其背景,不难理解这一动向:中超联赛吸引力持续下滑,国足成绩长期低迷,主流足球IP价值缩水,舆论压力与日俱增。民间赛事此时如火如荼,无疑成为一道现成的“替补方案”,一道可以轻松摘取的“硕果”。

但这真的是“支援”还是“收割”?

民间足球热潮_中国足协对民间赛事的介入_足球

尽管足协对外宣称将“加强对地方赛事的指导与支持”,但其背后的动机令人存疑。很多人担心,这类“指导”更多是行政手段的延伸,目的在于将民间自发形成的赛事运营权、商业开发权等逐步收归旗下,以实现控制与利益分成。一旦民间赛事被官方体系吸纳,其原有的灵活性、本土性与创新性是否会被官僚化和标准化取代?是否还能保持如今这般生机勃勃?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伸手”行为背后是否反映出中国足球治理逻辑的深层问题——自己不结果,就去摘别人的果。民间足球之所以能火爆,正是因为它摆脱了传统足球管理的僵化模式,以一种更贴近群众、更市场化、更区域自主的方式运作。若足协仍以旧思维介入新生态,不仅难以实现真正振兴,反而可能扼杀草根足球最后一点活力。

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又一轮的权力收编与资源垄断,而是放权、赋能与服务。民间赛事不是谁的“救命稻草”,而是足球土壤自我修复的标志。能否保护好这片土壤,让果实自然生长,或许才是对中国足协真正的考验。

下一篇:暂无
上一篇: 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场会议释放重要信号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